CCTV2播放代工企業選擇外遷還是留下調查
代工企業選擇外遷還是留下,說到底決定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利潤,而勞動力成本只是影響效益的諸多因素中的一個,并不是全部,因此才出現了盡管明知東南亞國家勞動力成本更低,但依然選擇留在國內發展的情況。很多代工廠家告訴我們的記者,之所以不再外遷東南亞,除了東南亞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在削弱之外,產業鏈不完善和基礎設施欠缺也是關鍵因素。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前,珠三角擁有臺資鞋企大概3000多家,由于關停和外移,目前珠三角一帶臺資鞋企還有2000多家,減少了近三分之一,這其中有大概三百多家外遷往了東南亞一帶。但是,由于近年來越南等地的勞動力成本也在持續上漲,東南亞國家"低工資"的優勢正在減小甚至喪失。
臺灣區制鞋公會理事長王興華介紹說,今天他們的勞工成本,已經達到(中國大陸的)二分之一,甚至有的國家接近大陸的成本,已經達到兩百塊三百塊美金,像這些國家跟國內的勞動力成本就很接近了。
另外,由于文化差異,如何有效地與當地工人進行溝通也成為了許多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如果溝通不好很可能會使企業的運行效率大受影響。
臺灣區制鞋公會理事長王興華介紹說,有些國家的罷工的風潮特別的興盛,在你出貨的前夕,突然來來一天的全廠大罷工,造成管理上的困擾,最嚴重的是經營者的自尊心的受損。
除了工資上漲和管理難度加大以外,東南亞國家基礎設施的滯后也是讓很多鞋企放棄外遷的一個重要原因。
東莞天君鞋材廠經理陳正華介紹說,它的基建工作,像修路方面,造成很大的困難,交通運輸如果不是很正常的話,它的發展前景一定是有限的嘛。
相比中國制鞋產業鏈的高度發達,東南亞國家的上下游產業鏈還很不完善,有些鞋企工廠是搬過去了,但很多原材料和配件卻還要從東莞采購,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運輸成本,從而削弱勞動力低廉所帶來的誘惑力。
東莞厚街鎮鎮長萬卓培介紹說,(東莞) 厚街產業配套完備,從產業供應鏈環節來說,我們的成本相比其他地方比較低,我不需要再遠的地方找各個環節的資源配置,我在厚街里面完全實現。